SURVEY
让渔业点亮“新鱼米之乡”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江苏实践
2021-08-09 13:36
让渔业点亮“新鱼米之乡”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的江苏实践
盛夏七月,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畔,养殖技术人员举起两只青背、白肚、金爪的大闸蟹向人们展示,围观的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赞叹。尽管现在还未到品蟹的时节,但这里的大闸蟹体态健硕,体重已经接近5两,足以吊起人们的胃口。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健壮肥美的大闸蟹才脱了三四次壳,尚未真正成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好蟹,来自于优质优势品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配合饲料科学投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少了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影响蟹的品质。
近年来,江苏省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即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开展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保障给力,为产业革新夯实基础
“江苏坚持把渔业作为打造‘新鱼米之乡’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构建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表示。
记者了解到,2020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优化完善渔业空间布局、加快转变渔业生产方式、不断夯实产业发展能力、着力提升组织保障水平等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
随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压实工作职责,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行政处室统筹、推广机构实施、科研和执法机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到人。同时,强力推动工作落实。今年,江苏将“五大行动”重点工作写入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省政府年度重点考核目标、全省渔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对13个设区市进行督促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据介绍,为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江苏省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在强化政策扶持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亿多元,其中,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试点8000万元、种业建设1000万元、疫病防控1200万元;常州金坛智能化渔场项目被列入江苏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在强化示范推广方面,由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牵头,相关科研院所参与,开展技术集成、模式创新、典型培育、示范推广和信息汇总等,以点带面,推进“五大行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目前全省已登记养殖生产主体5万多个。此外,在强化宣传引导方面,江苏省还通过主流媒体、“农技耘”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平台,对“五大行动”相关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专题报告。
生态领路,为高效益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创新与推广。围绕主养品种、重点区域,依托省市县科研推广力量,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总结提炼规范标准,因地制宜推广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养殖水平。
在池塘养殖上,江苏推广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建设流水槽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稻田养殖方面,推广稻虾、稻蟹、稻鳅等综合种养模式,相关成果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全省稻田养小龙虾面积达220万亩;而在湖泊养殖上,在逐步压减养殖面积的同时,推广“人放天养”“净水网箱养殖”等模式;在海水养殖上,推广多营养层级养殖、生态贝藻类养殖技术模式。
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95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8个,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2%、13.1%。
养殖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更与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密不可分。为此,江苏省强力推进养殖尾水治理。“江苏坚持规划引领、分步实施,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试点示范,确保尾水治理见实效。”张建军说。
据介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标准,构建倒逼机制,压实尾水治理主体责任。目前,该标准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于今年6月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
同时,推动开展达标排放试点。2019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在南京高淳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试点。2020年以来,以渔业园区、百亩以上连片池塘为重点,从太湖流域地区逐步向苏中、苏北推进,加强尾水监测,总结经验模式,不断提升尾水处理水平。今年,省级试点范围已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60多个县(市、区),在苏南地区建设了一批3000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项目。
此外,大力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2019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全省池塘生态化改造方案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目前,全省73个重点县(市、区)已全部出台实施方案,改造生态化池塘面积达50万亩,苏州池塘改造率达80%,太湖流域地区养殖尾水治理成效得到“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健康打底,为好品质扎紧守护网
为产出更多优质、健康的水产品,“五大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江苏通过抓疫病监控、抓苗种检疫、抓宣传引导、抓质量监管四种手段,持续推进养殖用药减量行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对鲤春病毒血症等10多种重大疫病、细菌病等常见病害开展专项监测,持续加大“测菌施药”力度,每年监测样品4000个左右、开展药敏试验400多批次。同时,开展全国首个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认定全国首批渔业官方兽医,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推动检疫电子化,取得了系列突破,积累了江苏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江苏还在全省范围开展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普及《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养殖主体规范用药水平。此外,2021年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投入品使用监管要求,出台《江苏省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水产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大监测力度,强化投入品使用监管,全省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要发展健康养殖,配合饲料替代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按照突出重点、因品施策要求,江苏省在推广种草投螺、稀放精养的虾蟹养殖模式、降低饵料投放总量的同时,依托科研推广和产业体系力量,开展中华绒螯蟹、梭子蟹、大口黑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品种的配合饲料替代率均达国家要求,其中扣蟹养殖配合饲料替代率可实现100%。目前全省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
近年来,江苏省持续推进现代种业建设。今年以来,按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部署要求,制定“十四五种业发展规划”,启动第一次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成立了由厅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省淡水所、海洋所及13个设区市、73个重点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参与的实施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要求、技术路线图、时序进度和相关举措。
“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水产原良种体系,在全国率先成功开展河蟹全人工育苗,建成全国唯一的条斑紫菜基因库,河蟹、斑点叉尾鮰和草鱼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省级以上原良种场22个,省级种苗繁育场69个,水产苗种生产单位650个,生产的苗种基本涵盖我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0%。”张建军说。